赏析 注释 译文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
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注释
去:离开。游:游宦。
浪莽:放荡、放旷。
试:姑且。
榛(zhēn):丛生的草木。荒墟:废墟。
丘垄(lǒng):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wū ):涂抹。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焉如:何处去。
没(mò):死。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参考资料:

1、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曹明纲.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诗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4-28
3、唐满先.陶渊明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1-26
4、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3-59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归田园后偕同子侄、信步所之的一次漫游。

  首句“久去山泽游”,是对这组诗首篇所写“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的回顾。次句“浪莽林野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作者在脱离“尘网”、重回“故渊”,飞出“樊笼”、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这句中的“浪莽”二字,义同放浪,写作者此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身心状态;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释此二字为“形容林野的广大”,似误。句中的一个“娱”字,则表达了“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对自然的契合和爱赏。

  从第三句诗,则可见作者归田园后不仅有林野之娱,而且有“携子侄辈”同游的家人之乐。从第四句“披榛步荒墟”的描写,更可见其游兴之浓,而句末的“荒墟”二字承上启下,引出了后面的所见、所问、所感。

  陶诗大多即景就事,平铺直叙,在平淡中见深意、奇趣。这首诗也是一首平铺直叙之作。诗的第五到第八句“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紧承首段的末句,写“步荒墟”所见,是全诗的第二段。这四句诗与首篇中所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那样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适成对照。这是生与死、今与昔的对照。既淡泊而又多情、既了悟人生而又热爱人生的作者,面对这世间的生与死、时间的今与昔问题,自有深刻的感受和无穷的悲慨。其在“丘垄间”如此流连徘徊、见“昔人居”如此依依眷念、对遗存的“井灶”和残杇的“桑竹”也如此深情地观察和描述的心情,是可以想象、耐人寻绎的。

  诗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是全诗的第三段。前两句写作者问;后两句写薪者答。问话“此人皆焉如”与答话“死没无复余”,用语都极其简朴。而简朴的问话中蕴含作者对当前荒寂之景的无限怅惘、对原居此地之人的无限关切;简朴的答话则如实地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而在它的背后是一个引发古往今来无数哲人为之迷惘、思考并从各个角度寻求答案的人生问题。

  诗的第十三到第十六句“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是最后一段,写作者听薪者回答后的所感。这四句诗参破、说尽了盛则有衰、生则有死这样一个无可逃避的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诗句看似平平淡淡,而所包含的感情容量极大,所蕴藏的哲理意义极深;这正是所谓厚积而薄发,也是陶诗的难以企及之处。读陶诗,正应从中看到他内心的境界、智慧的灵光,及其对世事、人生的了悟。

  有些赏析文章认为作者此行是访故友,是听到故友“死没无复余”而感到悲哀。但从整首诗看,诗中并无追叙友情、忆念旧游的语句,似不必如此推测。而且,那样解释还缩小了这首诗的内涵。王国维曾说,诗人之观物是“通古今而观之”,不“域于一人一事”(《人间词话删稿》),其“所写者,非个人之性质”,而是“人类全体之性质”(《红楼梦评论·馀论》)。这首诗所写及其意义正如王国维所说。作者从“昔人居”、耕者言所兴发的悲慨、所领悟的哲理,固已超越了一人一事,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带有普遍性、必然性的人间悲剧。

参考资料:

1、刘继才.陶渊明诗文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3-54
2、曹明纲.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诗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4-28
3、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523-532
4、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51-952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您喜欢
赏析

哭{匠斤换赣}十五章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念汝虽孩童,气已负山岳。
送汝已成人,行路已悲愕。
赏析

【双调】寿阳曲_春将暮,花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春将暮,花渐无,春催得落花无数。春归时寂寞景物疏,武陵人恨春归去。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欲灭。

磨龙墨,染兔毫,倩花笺欲传音耗。真写到半张却带草,叙寒温不知个颠倒。

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煞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不说,不信你耳轮儿不热。

从别后,音信杳,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

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

八千里,愁万缕,望不断野烟汀树。一会价上心来没是处,恨不得待跨鸾归去。

研香汁,展素纸,蘸霜毫略传心事。和泪谨封断肠词,小书生再三传示。

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猜,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

江梅态,桃杏腮,娇滴滴海棠颜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思今日,想去年,依旧绿杨庭院。桃花嫣然三月天,只不见去年人面。

蝶慵戏,莺倦啼,方是困人天气。莫怪落花吹不起,珠帘外晚风无力。

他心罢,咱便舍,空担着这场风月。一锅滚水冷定也,再撺红几时得热。

相思病,怎地医?只除是有情人调理。相偎相抱诊脉息,不服药自然圆备。

心窝儿兴,奶陇儿情,低低的啀声相应。舌尖抵着牙缝冷,半合儿使的成病。

香罗带,玉镜台,对妆奁懒施眉黛。落红满阶愁似海,问东君"故人安在"?

青纱帐,白象床,晚凉生月轮初上。谁家玉箫吹凤凰,教断肠人越添惆怅。

如年夜,人乍别,角声寒玉梅惊谢。梦回酒醒灯尽也,对着冷清清半窗残月。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庭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琴愁操,香倦烧,盼春来不知春到。日长也小窗前睡着,卖花声把人惊觉。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桥仙·待月

完颜亮完颜亮 〔金朝〕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髯虬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秦娥·花似雪

方以智方以智 〔明代〕

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苏堤月,香销南国,几回圆缺?
钱塘江山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会昌

毛泽东毛泽东 〔近现代〕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

李公昴李公昴 〔宋代〕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赏析

塞孤·般涉调

柳永柳永 〔宋代〕

一声鸡,又报残更歇。秣马巾车催发。草草主人灯下别。山路险,新霜滑。瑶珂响、起栖乌,金钲冷、敲残月。渐西风系,襟袖凄冽。
遥指白玉京,望断黄金阙。远道何时行彻。算得佳人凝恨切。应念念,归时节。相见了、执柔夷,幽会处、偎香雪。免鸳衾、两恁虚设。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赏析

丑奴儿(王清叔赠梅花见索)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山城寂寞浑无绪,兀坐黄昏。多谢东君。先遣司花来报春。
清标自是蓬莱客,冰玉精神。独步前村。分付仙翁作主人。
© 2023 学习分享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